回到顶部
创建时间:2025-04-08 15:33:00当前位置: 主页 > 民俗研究 > 民俗信仰 >

中国三大道观,道教祖庭:开封延庆观


 

  延庆观,原名重阳观,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,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,位于河南省开封市,建于元太宗五年(1233年),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 

明洪武六年(1373年)改名延庆观。仅存有玉皇阁部分,玉皇阁高13米,坐北朝南,采用仿木结构,均用砖砌成。外观下阁上亭,上圆下方,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,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。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,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。新修建有东西道房三清殿等。
 


 

 延庆观位于开封市包公湖东北部,是中国道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宫观。建于元太宗五年(公元1233年)。原名重阳观,系为纪念道教中全真教创始人王喆在此传教并逝世于此而修建。明洪武六年(公元1373年)改名延庆观。现仅存玉皇阁部分。玉皇阁高13米,坐北朝南,采用仿木结构,均用砖砌成。外观下阁上亭,上圆下方,造型奇特,是一座集蒙古包与阁楼巧妙结合,具有元代风格的建筑。阁内供有真武铜像一尊,亭内为汉白玉雕玉皇大帝像。如今,新修建有东西道房、三清殿等,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 
       延庆观,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它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市中心,观前街53号,南临开封府、东为相国寺、西接包公祠,是开封市包公湖风景区重要景点之一。是开封风景区中,著名的元代文物旅游景点和游览胜地。它与北京的白云观,四川的常道观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名观,堪称为中原第一道观。它是为了纪念道教全真派的创始人王喆即《射雕英雄传》中全真七子的师傅——王重阳而修建的。延庆观的前身为重阳观、大朝元万寿宫,于明朝洪武六年(公元1373年)更名为延庆观,观名一直沿用至今。
 
       延庆观主体建筑玉皇阁,又名通明阁,坐北朝南,通高18.25米,用青砖和琉璃瓦件构成,结构严谨,富于变化,共为3层,下层为方形,4坡顶,室内下方上圆,4角砌出密集斗拱,顶似蒙古包,中层呈棱状,8面壁体上附加相互连接的8座悬山式建筑山面。上层为8角阁室,南北各辟1门,室内置玉皇及左右侍臣石雕像。阁顶作攒尖式,琉璃瓦顶上施铜质火焰玉珠。结构奇特,色彩绚丽。玉皇阁是一座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、具有元代特征的明代无梁阁,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了。它在中国道教史、建筑史、艺术史、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而且,它的存在也使开封地区自宋朝以来的古建筑保持了宋、元、明、清的完整序列。1984年进行修缮,现景区面积1500平方米,建筑保存基本完好。
 

 
       院内建筑呈中、左、右三路分布格局,中路为二进院落,从南至北依次为穿心殿、玉皇阁、三清殿;左路有六十甲子殿、八仙醉酒殿廊等;右路是重阳殿。寺院坐北朝南,在建筑上保留了宋元时期汉文化同蒙古文化融合的显著特征。
 
      最著名的景观有:汉白玉雕玉皇大帝、玄武大帝铜像、蒙古骑狮武士、八仙醉酒图、木雕、砖雕。
 
      其中有“三绝”属独有奇观:
 
      玉皇大帝:观内原存文物,雕刻精细,有极高的文物价值。
 
      蒙古骑狮武士:蒙古武士头戴尖顶卷边毡帽,脚穿筒靴,身穿皮毛衣服,纹路清晰,充分体现了汉蒙文化的结合
 
      玄武大帝铜像:明成化二十二年(公元1486年)造,高1.96米,重一吨。真武即玄武,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,为道教所信奉。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玄武为真武,称“真武帝君”。

      金世宗大定九年﹙公元1169年﹚,重阳祖师带领马、谭、刘、丘四祖师西归原,途宿汴京太宁坊王氏客店,在开封传道,不久羽化,后人为纪念重阳祖师,在他羽化的地点汴京太宁坊王氏客店修建了一座重阳观,作为纪念全真教开山宗师之所。 步入元代,全真教绝处逢生再度崛起,达到鼎盛时期。长春祖师派郝祖之徒栖云真人王志谨主持重阳观教务,并在这里大兴土木,经过十年的营建,形成广袤七里,规模宏大,气压诸方的道教圣地。元帝赐名为万寿宫。元末红巾军攻占开封,万寿宫毁于战火。
 
      明洪武六年﹙公元1373年﹚恢复道观,改名延庆观。延庆观是隋大业年间605—618四川青城山腰第三混元峭壁间的“天师洞”的别名,这个“天师洞”是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传道的地方,开封延庆观沿用天师洞的别名,表明它与道教圣地有着源远流长的继承关系。
 

 
       崇祯十五年﹙公元1642年﹚道观被黄河水淹没。清康熙七年﹙公元1668年﹚赵足行等人倡约善男信女捐资重修延庆观。道光二十一年﹙公元1841年﹚黄河决口水涌入城,道观又一次被淹没,水退后于道光二十七年﹙公元1847年﹚再度重修。 光绪二十年和三十四年又两次修葺两次使道观稍具规模。其布局自南向北为大门,背为戏台。大门两侧有左右两掖门,入门为吕祖殿三间﹙祀吕洞宾﹚,殿东西各置厢房三间,陪房五间,殿后为三清殿五间及东西厢房各三间,后为玉皇阁,阁西有道房三间,东偏院为三官殿﹙祀天、地、水三官﹚三间。
 

延庆观地宫中的王重阳铜像


       王重阳简介:

       王重阳,字知明,陕西咸阳人,生于北宋政和二年(公元1112年),卒于金大定十年(公元1117年)。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宋王朝南渡,大片北方领土落入金人之手,民族矛盾尖锐、战乱频繁之际。王重阳能文擅武,美须髯,形质魁伟,任气好侠,作为宋朝遗民,他对金人残暴的民族压迫强烈不满,于是自称得道,佯狂垢淤,在终南山南时村掘地为穴,封土高数尺,居于其中,号“活死人墓”,以此表示对金人统治的愤懑和不合作。后他赴山东宁海等地传教,过全真庵,创立全真教。他在道教史上的最大贡献是融道、儒、佛家的思想于一炉,倡导“三教平等”成为道教中兴的关键人物。他传授了马钰、孙不二夫妇、谭处端、刘处玄、丘处机、王处一、郝大通等七位弟子,其中以长春真人丘处机最有名。金世宗大定九年,他率丘处机等四弟子西归终南,途经开封,住在今延庆观所在地的一家王氏旅店,次年无疾而终,享年78岁,他作有千余篇诗词传于后世。为纪念他,后人在其逝世地建了一座重阳观,成为在此地修建道教宫观数百年兴衰史的开端。
 
      金末观废,元代重建,赐名“大朝元万寿宫”。明洪武六年(公元1373年)部分修复,改名延庆观。现存玉皇阁1座。玉皇阁又名通明阁,座北向南通高15.80米用青砖和琉璃瓦件构成,结构奇特,色彩绚丽。建国后,多次进行维修,并因地制宜逐步恢复一些殿堂,现已建成的有三清殿、配殿等,是国内罕见的道教建筑。



 




 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令人惊叹的开封延庆观的“全真七子"树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中国开封重阳民俗文化中心 遵守国家法律、法规,传承重阳文化、搭建学习、交流平台,让传统民俗文化更好的服务于社会!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!  豫ICP备20250125968号   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在线留言

扫码关注公众号